您好,欢迎光临随州社会组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组织动态 > 内容

【案例分享】社会工作典型案4:“花蕾护航”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案例

2022-03-25 10:32:22   来源:
典 型 案 例

   4


“花蕾护航”困境儿童关爱帮扶案例

----以高城镇居委会的一例个案服务为例

 

作者:随州市阳光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向晴&李英孜

【引言】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针对困境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困境问题分类保障,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重点强调要鼓励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中。社会工作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随县民政局·五社联动·爱满随州”高城镇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落地高城镇,主要服务特殊困难群体和社区居民。为受益对象提供情绪抚慰、精神提振、融入融合、社会支持等社会工作服务;为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体家庭提供关爱帮扶和资源链接服务。

 

在服务中,社会工作者接触到一例因监护缺失而陷入到学业困境和生活困境的儿童,服务对象父母离异,母亲再婚,父亲多次入狱,目前正在狱中服刑;服务对象正值青春期,调皮捣蛋,有厌学情绪,朋辈关系不佳;监护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监护能力不强。社会工作者积极联系社区、社区志愿者等资源,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学业困境,改善生活环境,缓解生活困难,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工作 困境儿童 五社联动

一、发现问题,服务预估

服务对象通过参与暑期托管班与社会工作者接触。由于在托管班中比较调皮,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受到其他同学的排斥。社会工作者对托管班的孩子逐一上门家访时,服务对象的爷爷告知了家里的基本情况:

服务对象,小柳,11岁,读小学六年级。性格调皮,学习成绩不好,厌学情绪严重,喜欢玩网络游戏。

家庭成员:小柳爷爷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因脑溢血已经去世七年,大儿媳妇患有精神疾病于两年前去世;小儿子(小柳的父亲)离异,且不务正业入狱多次,目前正在狱中服刑,小柳母亲母亲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小柳的奶奶也因脑溢血去世多年。小柳和爷爷相依为命,一起生活,平时缺乏沟通交流,有些叛逆,不听爷爷话。

家庭生活来源:小柳爷爷劳动所得,无其它补助。

家庭病史:两位亲人因脑溢血离世,爷爷患有严重的胆结石,已手术两次,无劳动能力,服务对象身体健康。

小柳的家庭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社会工作者对小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预估,小柳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在成长路上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在人际关系中被同辈群体排斥,同辈关系较差;

2、家庭结构残缺,小柳的父母没有承担监护责任,小柳缺少良好的家庭监护,在学业上无人辅导,面临着学业困境,有厌学情绪;

3、监护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无法很好的照料小柳,小柳的生活、成长缺乏保障。

小柳的主要需求有:

1、生活需要,小柳的监护人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无固定生活来源,经济负担较重,需要经济支持,缓解生活困难;

2、人际关系需要,小柳正值青春期,处于朋辈关系建立的关键期,但小柳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同辈交往存在问题,需要正确的人际交往,形成健全的人际网络;

3、成长需要,小柳的父母缺位,成长路上缺乏陪伴和引导,导致小柳有厌学情绪,无法保障获得良好的学习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保障小柳获得良好的学习教育。

由此,社会工作者确定了服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个别辅导、资源链接、同辈群体影响多种途径结合,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和学习现状,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具体目标:

①协助小柳发展良性的同辈关系,促进其社会融入,建立正向的支持网络;

②改善小柳厌学情绪,保障小柳获得良好的学习教育;

③链接资源,改善小柳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服务过程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再次与小柳会谈时,社会工作者从服务对象熟悉的网络游戏切入,逐渐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信任关系。随后聊起了小柳的成长情况和生活情况,通过交谈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柳的成长路上一直只有爷爷的陪伴,爸爸大多时间都在服刑,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柳也越来越介意经常“坐牢”的父亲;母亲再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少看望小柳。服务对象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关爱和陪伴,让服务对象变得叛逆、任性,厌学情绪愈加严重。

(二)引导支持,促进沟通;

社会工作者开展了暑期安全教育小组,积极邀请小柳参加。在小组活动中,服务对象喜欢与其他人偷偷说话,当别的组员发言时,他总是提出反驳的意见,还与其他组员争论不休,课下也经常与其他同学打架斗殴。社会工作者观察到,小柳用暴力解决问题、课上调皮捣蛋都是为了引起他人关注,他想与同龄人建立联系,但没有正确的方法,缺乏社交技巧且容易冲动,反而与同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离。

在后续的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时刻关注小柳的动态,支持小柳做了小组组长,并引导小柳做好社工的“小助手”,协助社会工作者管理组员,在之后的小组活动中,小柳会主动的和组员一起商讨问题,平等又互相尊重的相处方式,让小柳与组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社会工作者对小柳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赏,进一步激发了小柳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结对帮扶,保障学业;

正值暑期大学生返乡,为了让小柳的学习得到改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招募志愿者,社区的一名大学生与小柳开始了“一对一”帮扶活动,志愿者围绕小柳的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需求进行线下/线上辅导。社会工作者也会定期跟进小柳的学习情况。初始阶段,志愿者反馈小柳好玩、对学习兴趣不大,志愿者感到很头疼。社会工作者及时予以支持,为志愿者培训了与儿童相处的方法和技巧。随后的辅导中志愿者与小柳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奖惩措施,约定了固定学习时间。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小柳不仅能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也能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体谅爷爷的辛苦,主动帮爷爷分担家务

(四)聚集力量,发挥“五社联动”优势;

 

小柳的爷爷年事已高,身体状况较差,无固定生活来源,经济负担较重。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社区对接,社区表示一直在关注小柳家里的情况,但小柳的爷爷是老党员,心气很高,有着不愿给国家添负担的心态,也不愿申请低保等政策支持。社会工作者也多次上门与小柳爷爷沟通,小柳爷爷表示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如果社区后续有相关政策,自己愿意去争取。社会工作者也及时将小柳爷爷的意愿反馈给了社区工作人员,希望社区后续有相关政策能及时告知给服务对象家庭。

社会工作者到小柳家访时发现,小柳居住的环境卫生欠佳,十分脏乱,而小柳爷爷身体不好,没有精力打扫家里卫生。在征得服务对象爷爷的同意后,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人员号召社区的志愿者,带上了清洁工具、生活用品、鞋架等来到小柳家里。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清理了小柳家里的卫生死角,家里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在社区的召集下,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制定了针对小柳家庭的长期帮扶方案,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看望小柳、定期为小柳家庭打扫卫生,保障小柳有一个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和成长环境。


另一边,社会工作者也在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和慈善资源,向市慈善总会反映小柳的家庭情况,市慈善总会表示会努力争取慈善资金改善小柳家庭的生活困境,考虑将其纳入“童享阳光”项目的帮扶名单。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利用腾讯公益平台的“99公益日”活动,为和小柳一样的困境儿童发起募捐,筹集善款,后续会将筹集的相关物资和相应的服务带给小柳,缓解小柳家庭的困境。

三、总结反思

困境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渴望得到他人的爱心和呵护。对待这些孩子要保持耐心、细心、小心。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该先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合适,及时调整自身,与服务对象、家长积极沟通,走进他们心里,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接受,这样工作会更容易展开。服务开展中,社会工作者的单一力量很薄弱,面对困境儿童这一群体,一定要发挥社区的主导地位,联动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参与,为困境儿童筑牢成长路上的防护网,切实为困境儿童解决监护缺失、学业困境、生活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为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五社联动在困境儿童关爱帮扶中的运用,如下图所示:

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引领作用凸显,社区与社会工作者的深度融合成为“五社联动”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

【讨论议题】

1、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处于什么定位?服务过程中如何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

2、如何做好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

3、“五社联动”模式在弱势群体关爱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

案例分析

一、链接资源,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长期以来,社会层面对困境儿童关爱的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社会力量应该从与政府相匹配的社会服务视角出发,开展多元化的服务设计。心理辅导、关心关怀、医疗救助、权益保障等困境儿童所需,是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所在。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链接各类专业社会组织服务力量,为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帮扶服务。

二、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困境儿童服务中,要注重专业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介入困境儿童服务中,首先是建立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者协助下,接触服务对象和其家人进行初步的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在交流过程中要运用倾听、专注、引导、鼓励、反馈等技巧,引导服务对象走出自身困境,本着对儿童负责的态度建立信任关系,初步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家庭背景,再以基本问题为基础,进行深入访谈和评估。

三、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学校、政府构建“三位一体”的困境儿童保护系统

构建困境儿童监护系统,必须是家庭、学校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家庭是核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护作用;除家庭外,学校是困境儿童成长的第二大场所,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朋辈群体网络和学会与人相处等,满足未成年人成长沟通的需要;政府是困境儿童的最后一道防线,联合学校、社区,构建有效应对机制,保障困境儿童的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社会工作者也应该介入到家庭、学校、社区指导,构建困境儿童家庭监护教育,在社区层面保障社区非正规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不仅关注困境儿童的学习成绩,更多关注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盘活社会资源,依托社区,构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困境儿童关爱模式

为解决困境儿童学业帮扶和心理辅导需要,社会工作者开设暑期托管班,面向社会招募爱心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困境儿童的学业问题;为解决困境儿童的生活困难,社会工作者联系社区,链接社会慈善资源和爱心人士一起解决困境儿童的困难;并组织志愿者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多样化、特色化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宣传倡导儿童权益保障,及时发现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许会遭遇各种困境,迫切需要社会呵护和关爱。希望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能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发动困境儿童家庭、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参与帮扶关爱服务,为困境儿童的学习教育、健康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社工故事】听我说,社工故事4:平凡坚守,不负韶华
下一篇:【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进社区.便民利民暖人心”—楚风社区社工周志愿服务活动